耐腐蝕泵是工業生產較為廣泛運用的泵類產品。主要用于石油、化工、化肥、化纖、電力、冶金、造紙、礦山、輕紡、制糖、食品和環保等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,隨著市場需求結構的不斷變化,替代性強、技術含量高的化工耐腐蝕泵的需求量有所增加,為適應日益增長變化的市場需要,我國耐腐蝕泵制造廠商及時進行結構調整,勉強滿足了市場需求。但因國產化工泵在運行可靠性、批量穩定、抗腐耐腐性能、技術含量等方面存在一定問題,因此每年均有化工泵從國外引進,且呈逐年上升趨勢。為此,我們必須面對我國泵行業一方面吃不飽、訂貨不足,達不到規模經濟,另一方面進口的耐腐蝕泵又批量占領國內市場的嚴峻現實,并應積極尋求一條解決這個矛盾的可行之路。
目前,我國耐腐蝕泵的生產經營大部分集中在中通泵協會員企業中,但都達不到規模經濟的要求, 就耐腐蝕泵制造企業而言,大部分不具備特色專長,仍停留在零星生產急應市場的水平上,因此有必要重點分析一下國內化工泵制造廠的狀況,以便找到一條規模發展耐腐蝕泵的可行之路。
我國的耐腐蝕泵市場需求主要分布在能源系統、三大化工、石油工業及礦山采選中。20世紀60年代我國聯合設計了F型耐腐蝕泵和Y 型油泵。從20 世紀80 年代開始,以沈泵、大耐、上泵為主的國內主要生產廠開始引進國外先進技術,經過消化吸收,產品陸續投放市場。所有這些合資合作和技術引進,除大耐、石泵和上海KSB 外,其余基本上沒有形成強大的市場影響力。在化工耐腐蝕泵用戶群體中,大家都互通信息,并且越來越看中品牌和專一優勢,這樣一來,就對化工泵的耐腐抗磨性,耐高、低溫性能、密封性能、運行可靠性,配件的長期穩定互換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而國產耐腐泵與國外先進技術還有相當大的差距,離國內用戶要求仍然存在著一定距離。
縱觀全國耐腐蝕泵市場,近幾年來,由于進口泵逐年上升,生產增幅下滑,總體運行極不平衡,并且盈利水平降低,虧損增加,綜合效益低下。尤其是實行市場經濟以來,鄉鎮企業和個體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,甚至許多不具備化工泵生產能力的小廠都盲目搶上耐腐泵,使低水平化工泵嚴重供過于求,相互壓價,產品銷售費逐年增加,更加大了產品成本,減少了企業利潤,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。
我國的化工泵專一制造企業,尚未形成真正的品牌優勢,不具備強大的市場影響力,經不住市場的風吹雨大。與國際知名品牌泵業公司合作,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,結合中國實際,快速調整產品結構,開發實用性強、技術含量高、抗腐耐腐性能好,運行及密封性可靠的安全高效耐腐化工泵,批量生產規模經濟,運用現代營銷戰略,對穩步開發國內市場至關重要,同時也是我們發展化工泵的一條極其可行的發展出路。